查看原文
其他

港、澳、台、新华语教师备课管理比较|张祖庆

张祖庆 祖庆说 2021-10-25


近日,和几位朋友探讨教案问题,大家提及:香港、澳门、台湾、新加坡等华语教学地区,教案长什么样?他们的教案是怎么管理的?


恰好,这几个地方,都有朋友在。于是,通过微信采访和文献阅读,获得了一些有意思的信息。
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1


先说香港的备课。


香港王清凤老师,曾经参加过内地中小学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活动,当年,她以一节新颖的读写课,引起小语圈轰动——这节课,她并未反复试教,只简单上了几遍。


以下,为我和清凤老师的访谈。



再看台湾。


葛琦霞老师,是台湾资深教师。她的绘本戏剧教学,在台湾以及中国内地都很有名。


以下,为我和葛老师的访谈。

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(上图点击大图观看)


再来看看澳门。


我访谈的是培正学校的施老师,她是从中国内地过去学习,后来留在了澳门。


施老师告诉我,澳门公立学校的教师是公务员。老师们按照政府规定,填写与备课相关的表格,不需要一节课一节课去备。


澳门政府试行“基本学力”要求,在一部分“先导学校”(相当于内地的“实验学校”)搞试点,由“教育青年局”统一发放相关表格。这个表格,相当于年度课程规划。暑假里,教师需要完成年度“教学计划预算表”——实际上是课程计划。里边有学段教学目标,单元安排,周次安排以及需要达成的学力目标对应编号。


课时教学安排,总体比较简单:大致的活动安排和教学支援——是“支援”,不是“资源”(课件、教具、文本、网址、工作纸等)。


学年结束,要上交一份“实际教学进度表”,对比教学预算表和实际进度表,有哪些偏差,便于来年调整与改进。


问及备课怎样管理,施老师告诉我,一般来说,由“教育青年局”组织专业人员到学校去督导。查看进度,了解实施情况。


再看新加坡。


通过微信,访谈了新加坡某中学一位资深教师。该教师十多年前,从中国来到新加坡。


以下是我们的对话。


     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2


对比香港、台湾、澳门、新加坡等华语教师备课及管理。我们发现了一些共同特点。


第一,注重课程整体设计和学习资源的开发。


香港的“全年计划”、“学期进度表”;澳门的“年度教预算表”、台湾的“年度课程计划”、新加坡的“课程规划”,都非常重视课程的整体设计。要求教师认真研读“课程标准”(各地叫法不一样,但实质一样,相当于课程总纲),对本年度的教学目标、课程进度、教学资源、师生活动、教学评价等,做出整体的规划。


记得7年前访问芬兰,发现芬兰的课程管理,和这几个地方高度相似。他们,都十分重视j教师对课程的整体规划。


这样整体的规划,不是做表面文章,简单列个表格,就完事。而要做大量细致的工作。从这个角度来说,这样的备课,并不比中国内地的轻松。


据几位老师介绍,做这份“年度规划”是很用心的。需要教师通力合作,对本年度课程内容做深入研究,然后反复研讨,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进度表,开发相关教学资源。


最关键的是,他们的力气,主要花在教学资源的准备上。用什么补充文本,做怎么样的课件,制作什么样的教具,链接什么样的学习网站,怎样设计体现学习过程的“工作纸”——相当于学生的随堂练习——我看过深圳李祖文老师的“工作纸”。每学期寒暑假,他大概需要花至少十天时间,准备他的工作纸。这样的工作纸,就是一份完整的学案。


(以下三幅图为特级教师李祖文的工作纸,节选极少的一部分)


第二,教师具有高度的课程开发自主权。


相关教育部门以及学校行政管理者,对教师的备课,是粗放式管理,充分体现“抓大放小”的总体原则。


他们高度重视的是纲领性的东西——“年度课程规划”。规划,相当于总纲领。这一年,教什么、为什么教、教到什么程度,来不得半点马虎。台湾的“课程计划”是要传到网上审核,通过后,供同事下载、使用的(见下表)。



同样,澳门、香港、新加坡等地,对教师的年度课程计划(规划)的执行情况,都是要认真督评的。


这些地区(或国家)的备课管理,有一个共同特点,对具体每节课怎么备,相对比较宽松,基本不检查。一者,这几个地区教师课务重,没有那么多时间写繁琐的教案;二者,这些地区的教师,专业素养相对较高,重视职前培训,教育部门和学校行政管理者高度信任教师,给教师相对宽松的课程执行权——只要总体课程计划是没问题的,不同的教师,可以有不同的呈现;三者,教育主管部门鼓励教师在课程框架引领下,创造性发挥,开发独特属于自己的师本课程。


第三,注重整体性评估,帮助教师更好地改进教学,促进学生优质学习。


这几个地区(或国家),对教师教学工作的考核,注重整体性,重视教学全程管理,而不是对某节课是否高效、精彩的关注。


新加坡的教学管理任务,主要落在学科主任身上。学科主任一般一学年听相应学科教师的课一次。教学管理方式,主要通过抽查学生的文件夹,通过文件夹里的各种练习,了解教学执行情况。


香港也有观课制度。观课的主要目的,是为了促进教师专业共同发展。他们把更多的目光聚焦在课程设计、工作纸设计,而不是研讨教学的教学艺术。研究的主要目的,是为了更好地改进教师的教学行为,促进学生优质学习。


他们不太注重反复打磨一节具体的课,那种为了一节课获大奖,不惜耗费半年时间打磨三四十遍,更是让他们觉得匪夷所思。

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3


综观香港、澳门、台湾和新加坡的备课管理制度,对我们至少有以下几点启示:


第一,备课导向:从重单课研究,转向课程整体规划与设计。


过去,我们更加强调的是把每一节课备好,备精彩,但往往忽视对全年乃至整个学段教学要求的把握。我们过于追求格式完整——有课题,有学情分析,有目标,有重点,有难点,有课时安排,有教具准备,有教学流程,有作业设计,有板书设计,有教学反思;过于强调教案具体——一篇课文的完整设计,总得有个千把两千来字;而且不少地方要求字迹工整——因为领导要检查。过于强调每节课的具体细致,而课与课之间的联系,往往被我们忽略。


今后,我们的备课改革,可否把重点转向全年的整体规划上?这样,从机制上促使教师对教材做鸟瞰式的把握,同时也便于留出较大的自主空间,发挥每一位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。


第二,备课重心:从重流程设计,转向重学习资源开发。


过于精细化的指向于单节课的备课管理,教师往往站在教的角度,过于注重每个环节设计的“精彩”。这样的教案,表面上看,教得可能是精彩的,但学生学习是否真实发生,很难说。因此,我们可否适当学习香港等地“工作纸”以及澳门的“学习支援”理念与做法,把学生学的过程充分展开——学什么、怎么学,借助什么工具学、拓展哪些学习资源等。


第三,教案格式:从一刀切,逐步走向个性化。


中国内地的备课,完全可以学习香港等地的做法,在整体精心规划的前提下,对不同层次的教师,提出个性化备课要求。书头摘录、活页备课、修订老教案、PPT等,都可以。


当然,刚步入教师队伍,教案还没有入门的老师,必要的规范教案,写个三五年,不仅是必要的,而且必须的。这是职初教师的基本功。如果连基本要求都没有,个别老师会以个性化教案为名,懒于备课。这是需要警惕的。


第四,教案管理:从局部监控,转向整体督评。


对教师的教案管理,要从过去的“精细监控”,逐渐走向“整体指导”。要把检查一课课具体教案的时间,转移到对全年课程规划的评审上来。课程规划,是纲领,纲举而目张。重点关注:落实什么目标、引进什么文本、链接什么资源、如何创意教学……


同时,根据不同层级教师,尝试不同的管理。职初教师,多听课,助其上格;骨干教师,偶尔听课,助其定格;卓越教师,示范教学,形成风格。


对于教学反思,不要搞形式主义,不要再去关注每课后面那种两三行字的反思。真正要关注的,是教师对整年度教学计划的执行及反思,以及对某些关键事件、场景、细节的深度反思与改进计划,便于下一年度的调整。


【结束语】


地域不同,国情不同,教学评估机制也不同,很多模式不能机械照搬。然,他山之石,可以攻玉,有些东西,是可以适度借鉴的。




今晚20:00,我将在线和您聊聊骨干教师专业发展的秘诀,欢迎您将此帖子转给更多渴望成长的年轻教师!


扫一扫二维码,即可免费观看直播!




责任编辑:小建

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严正申明


本号发布的原创文章,谢绝一切公号抄袭或洗稿行为,一旦发现,将在本号截屏公布,并发起投诉。


尊重原创,从我做起!




: .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,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,轻点两下取消在看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